浅谈微信小程序:轻应用时代要来了吗?
最近这几天,相信不少人都被微信即将推出的“小程序”刷爆了朋友圈。继订阅号、服务号和企业号之后,微信终于为我们带来了又一重磅功能。有些微妙的是,微信“小程序”总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---如果你熟知Firefox OS、Chrome OS、YUNOS,亦或“轻应用”、H5的话。
前几天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正式宣布小程序功能将在1月9日正式上线。事实上,微信在这方面上早就有了动作了。当今年9月份微信发出了小程序的的内测邀请开始,人们对于微信即将到来的神秘新功能就有着不少的猜测了。不过当它真的要来到我们面前时,却完全不是大家所想象的那个样子。
在张小龙关于微信小程序的演讲中,这些要点引起了人们的注意:
1.不同于公众号,小程序将不进行消息推送。
2.小程序没有Tab入口,只能通过搜索/扫码进入,而且搜索时也不会被主动推荐。它不能被分享到朋友圈,只能分享给朋友或群聊。
3.微信也不会做小程序商店。
4.至少现在,小程序还不能用来做游戏。
从这些限制条件来看,张小龙所希望的小程序,更像是微信的一部分,更加强调场景化。当笔者第一次听说“小程序”时,其实内心里是给它进行了一定的定性的:云端“APP”/轻应用,这些名词听起来很新颖很具诱惑力,但笔者时下却并不太看好它们。
随着云计算的不断发展,云端“APP”已经不止一次的被互联网巨头们所描绘了,可以说,这是整个行业的一个愿景。从最开始的火狐FireFox OS,到随后的Google Chrome OS、YUNOS,基于web的轻量级应用在移动/PC端都已经有所应用了,不过由于云计算能力和网络方面的限制,目前还没有一家称得上成功。FireFox OS前年末已经“牺牲”,YUNOS的云端应用被压缩在一个最左屏内,仍需兼容Android生存,Chrome OS设备虽有所增长,但归其原因更多的是因为价格低廉。更重要的是,微信和“OS”们是明显不同的,操作系统是软件系统的“底层”,而微信则更像是一个生态,“根”都做不好的事情,其上的小圈子去做,很难让人想象到该怎么成功。
当然,从目前微信对“小程序”得定义来看,它与云端“APP”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,相比起来,笔者认为它更像是“轻应用”。
几年前,小米的MIUI系统中就已经引入了轻应用的概念。通过与MIUI浏览器的深度整合,接入的网页甚至也能达到类似APP的体验。这一概念现在已经被更多的浏览器/系统所引用,比如UC,就可以实现这一功能,甚至是将网页以图标的方式发送到桌面上(如上图图标1/6)。不过就目前的情形来看,这一功能的用户使用率并不高。类似的使用方式下,“功能”成了限制轻应用最重要的因素,无论设计的多么精美,网页目前都无法做到程序那样的易用。
微信小程序和云端APP以及轻应用都不同,它更像是微信功能的延伸,更加注重场景化。但从本质上讲,它依旧没有摆脱云端“APP”以及轻应用所面临的两个问题:基于H5的特性和功能上的限制。小程序虽然无需安装可以即开即用,能够很大的减少手机的存储空间占用,但是对于网络的依赖也更加严重,轻量的定位在功能体验上也会不如传统APP出色。
这样的背景下,即使小程序在场景上拥有优势,相信人们依旧还会习惯性的打开APP。
不仅如此,没有应用商店、没有统一的入口、没有桌面图标,只能通过搜索、扫码和朋友分享进入。为了构建场景而限制的小程序入口,反而限制了小程序的使用场景。甚至从这个角度来看,还不如网页轻应用来得实在。
这样看来,将微信小程序看成轻应用时代的到来,显然还为时尚早。不过就腾讯的影响力来讲,微信小程序引发一场“轻应用”风潮,使其成为新的“风口”也不无可能。
轻应用时代,微信小程序没准就是前奏。